志愿军一战歼敌15万,还缴获了两件洋玩意,军工专家:是宝贝!
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中国志愿军首战告捷,一举消灭敌军1.5万人,同时还缴获了不少美式装备,这些战利品够他们用上两天。
这“洋玩意儿”真是稀奇古怪,整体看上去就是一根又短又粗的圆筒,尾部像个喇叭口,炮弹上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,活像一尊造型奇特的“怪炮”。
志愿军战士们对这些“洋家伙”完全摸不着头脑,搞不清楚它们的用途,于是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上级。
军工专家一瞧,立刻认定这是个好东西。
这两个外国引进的新事物究竟是什么?它们能对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帮助?
初次交锋
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时,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接壤。随着美军介入半岛战事,整个局势很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新中国刚成立,外患不断,但面对美国如此肆无忌惮的挑衅,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。
在美国人看来,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中国仍然是百年前那个软弱无力的国家,或者觉得中国的领导人会像国民党时期的蒋介石一样,不敢与美国对抗,解放军的战斗力也仅与当年的国军相当。
美军对我们存在很多误解,正是基于这些不准确的理解,他们采取了不当的行动。
战局对我们越来越糟糕,原本美国扶持的南方政权就难以抗衡北朝鲜,现在美国军队又直接介入冲突。特别是李承晚,居然还做着靠美军力量实现半岛统一的美梦。
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介入,朝鲜很可能会被“联合国军”打败,到时候他们可能会把矛头转向中国。
美国的举动对中国构成了重大威胁,如今的我们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任人欺凌的政府。尽管新中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仍有差距,但这场斗争关乎国家存亡,我们必须坚决应对,没有退路可言。
1950年,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,我国高层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,由此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。
当年,彭德怀带领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,与朝鲜人民军携手抗敌。志愿军刚到朝鲜时,形势相当严峻,因为联合国部队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的海域和天空。
当时新中国空军实力有限,根本没法跟对方正面交锋,我们只能调动陆军参战。朝鲜那边的部队经过长时间战斗,还能继续作战的兵力只剩下三个师左右了。
为了摸清战场实情,制定后续作战策略,彭老总带领随行人员秘密进入朝鲜,准备私下与金日成碰头。
此时,美军已经占领了平壤,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部署,他们打算进一步逼近中朝边界,战局变得异常紧张。
彭德怀和金日成在朝鲜平安北道一个叫大洞的小村子里碰了头。彭老总跟金日成详细说明了中国这边的打算,计划先和联合国军队打一场防守战。
在平壤、元山以北到德川、宁远这一线以南地区,我们要坚守一块地盘,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分割开来逐个消灭。这个策略相当可靠,既能牵制住对手,又能为我们的部队赢得充足的备战时间。
这个计划也存在一个难题:必须建造大量防御设施。然而,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军队拥有强大的机械化装备,他们的进攻速度非常快。因此,我们需要派出部队来延缓他们的前进,这样才能为后方部队争取到充足的时间来修筑防御工事。
彭老总想让朝鲜部队先顶住一阵子,所以他问金日成:“你现在手底下还有多少人马?”
事已至此,金日成觉得没必要再遮遮掩掩,他坦白道:“我就跟您直说吧,我手下的部队根本凑不够四个师。”
彭德怀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。他心里清楚,朝鲜军队本来就跟美军差距很大,现在兵力又明显不足。更麻烦的是,朝鲜人民军分散在各个战区,想要集结起来都困难重重。
想到这儿,彭老总心里清楚,原定的作战计划怕是行不通了,以朝鲜军队的实力,实在挡不住美军的猛攻。
朝鲜方面虽然承诺会全力投入战斗,但实际战斗力确实有限。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,彭老总对此早有预料,并做好了充分准备,随时准备调整战略部署,以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。
现在看来,之前制定的防守策略已经不管用了,必须调整战术。既然这样,不如采取灵活机动的打法,和联合国军周旋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
彭老总为何没有按照与主席商定的计划执行,而是选择了运动战的策略?
彭老总经过深入研究敌情后指出,由于之前战斗过于顺利,对方在前进过程中已经开始盲目冒进,这种态势正是我们消灭敌人的最佳时机。
彭德怀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后提交给了主席,主席经过考虑,决定“取消之前的安排”。
在制定详细作战计划之前,彭老总就对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做了深入分析,特别准确把握了他目中无人、自视甚高的性格特征。
经过讨论,彭老总拍板让42军当先锋,在东边黄草岭那块儿挡住联合国军,拖住东线的对手,确保西线大部队能安全无忧。
1950年10月24日晚上,彭德怀下达命令,志愿军第40军118师迅速行动,直奔483高地,最终在山脚下成功集结。
天还没亮,118师的部队就悄悄摸到了山脚下,把那条重要的公路给守住了,正好选了个最适合打埋伏的地方。
志愿军的行进安排特别巧妙,完全没让南朝鲜部队发现我们的动向。
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持续向北镇方向推进,南朝鲜部队也遵照他的指令继续前行。
队伍最前面有两辆中型卡车领路,紧接着是七辆大型卡车。步兵方阵走在队伍中央,队伍末尾则跟着二十多辆汽车,其中还包括榴弹炮等重型装备。
这支南朝鲜部队行进时显得很散漫,士兵们一路上有说有笑,丝毫没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。他们就这样毫无戒备地向前走着,不知不觉就进入了118师设下的包围圈。
深夜两点刚过,118师的战士们按照原定计划,端起枪、架好炮,朝着山下的南朝鲜部队就是一顿猛轰。
突然,一声号令响起,埋伏在四周的志愿军战士们迅速出击。南朝鲜部队原本实力就不够强,面对解放军的突然进攻,他们完全措手不及。
敌人瞬间像被吓破胆的兔子,慌不择路地四处奔逃。我们早就从北朝鲜那边摸清了南朝鲜部队的底细,虽然他们战斗力一般,但靠着美国撑腰,装备精良,这点确实让咱们志愿军心里有点打鼓。
可这些人虽然有了美国造的先进武器,却完全没能把这些装备的威力真正展现出来。
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,子弹如雨点般密集。南朝鲜士兵们四处奔逃,试图寻找掩体。尽管四周传来“放下武器,不杀俘虏”的喊话,可由于听不懂中文,这些士兵更加惊慌失措,纷纷躲到汽车底下,瑟瑟发抖。
眼看志愿军从各个方向猛扑过来,南朝鲜第6师的指挥官赶紧调集了150多人的队伍,想要在118师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生路。
志愿军怎么可能让他们得逞?南朝鲜部队几次尝试突围都以失败告终。志愿军在夜战中的表现完全超出了南朝鲜军队的想象,对方根本无力招架。
激战过后,南朝鲜一个加强营被我军彻底消灭。这个营里还有美军派来的军事顾问,其中一人被当场打死,另一人则成了我军的俘虏。
118师不仅成功击败了敌人,还缴获了12门大炮和38辆汽车,取得了全面的胜利。
118师首战获胜,大大提升了志愿军的斗志。随后,我军计划乘胜追击,对向云山北部推进的南朝鲜第1师发起新一轮攻势。
10月29日,志愿军第39军从东北、西北和西南三个方位向南朝鲜军队发动攻势。南朝鲜军队完全抵挡不住,又一次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。他们慌忙将战场上有大批中国军队的情况报告给了美军。
尽管美军对此表示怀疑,觉得南朝鲜军队是被北朝鲜吓坏了,但他们还是决定派出第一师第8骑兵团从平壤赶来支援。
第8骑兵团可是美军响当当的主力部队,二战时期就立下过赫赫战功,实战经验相当丰富。这支部队以机械化步兵为核心,还配属了炮兵营和坦克营,光论武器装备的火力强度,就比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还要强上不少。
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,志愿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找到不寻常的兵器
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志愿军第39军与美军精锐的第8骑兵团展开激战,双方损失情况如何?
39军原本打算包抄南朝鲜第一师,谁知阴差阳错,中美两军首次交锋竟是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展开的。
两边的火力太强,把森林给点着了,战场上顿时浓烟滚滚,谁也看不清谁。美军搞不清对面是中国兵还是朝鲜兵,但他们能明显感觉到,对方的战术跟之前碰到的朝鲜部队完全不一样。
我们的部队很快就发现这支敌军比普通的南朝鲜军队更难对付,但志愿军从来不怕硬骨头。大家豁出去干,没花多少工夫,短短几个钟头就把云山城的外围据点给拿下来了。
打扫战场时,我们才意识到对手是美军赫赫有名的第一师。但这一发现非但没有让我们畏惧,反而增添了我们的信心,因为事实证明,这支所谓的精锐部队也不过如此。
战局发展有些超出预计,但彭德怀总司令依然果断发出命令:“务必彻底歼灭美军精锐部队!”
志愿军头一回碰上这么难对付的对手,可没有一个人胆怯或后退,大家都士气高涨。既然我们曾经打败过美军的精锐部队,那就一定能把他们彻底消灭。
在这场战斗中,39部队表现得非常英勇,他们不仅战术运用得当,还成功击败了美军的一支精锐部队。战斗中,他们消灭了1800名敌人,打下了3架飞机,并捕获了另外4架。此外,他们还摧毁并缴获了28辆坦克和170辆汽车。
截至11月7日,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的首场大战落下帷幕,我们成功消灭敌军1.5万人,让美军尝到了苦头。
在39军于云山地区陷入激战的同时,40军正全力向宁边方向推进。120师成功击溃了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,并消灭了美军第24师第19团的一个连队。
在激烈的战场上,志愿军士兵们遇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奇特装备,包括两根又粗又短、圆滚滚的炮管,还有一种炮身上布满小孔的"怪炮"。
志愿军士兵们对这些装备一无所知,便将其上交给指挥部。尽管军官们经验丰富,但对这类先进装备也不熟悉,没人能准确判断出它们的真正用途。
这两个外国来的新奇东西,一路被层层传递,最后到了司令部,结果大家面面相觑,谁也不知道是啥。
无奈之下,大伙儿只得将那些物件儿拉回国内,送到四川绵阳,让那边的军工业内行们瞧瞧,给个准话儿。
军工专家们一瞧,纷纷称赞这是难得的好东西。他们看出这两款武器技术非常领先,原来分别是美国制造的M20型89毫米超级“巴祖卡”火箭筒和一种无后坐力炮。
这两件装备堪称坦克克星,美军当初研发它们就是为了对付苏联的重型坦克。在朝鲜战场上,我们可是没少挨美军坦克的揍。要是能把这些家伙仿制出来,绝对能让志愿军如虎添翼,在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。
经过专家们的集体商议,我们决定把生产任务交给沈阳的兵工厂。不过,由于国内工厂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,在短时间内没法造出和原版一模一样的火箭弹,所以我们只能适当降低一些要求。
尽管我们仿制美国火箭弹进行了改进,这种武器在朝鲜战争中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经过七个月的研发制造,一款在朝鲜战场上声名鹊起的武器——51式正式诞生。这款新装备有效解决了志愿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问题,在实战中成功摧毁了多辆美军坦克。
志愿军在战场上能战胜号称无敌的美军,不光靠战士们过硬的作战本领,还得感谢那些在后方埋头苦干的军工专家和工厂工人。他们日以继夜地研发和生产武器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这才打赢了这场硬仗。
